………
父母深怕兒女會為了面子,而想不開。華裔父母容易緊抓著孩子不放,以為孩子離開了自己的眼線,不照自己的想法和照顧,不依照長輩的規劃的人生路走,父母就會擔心兒女一生悲慘或失敗。而忽略了人人的一生都會遇到失敗,都是學習必修課程。失敗不是末路,失敗可以轉換成成功,失敗也不是丟盡父母的臉。
想想我父親是生在民國初年的傳統讀書人,觀念是齊家治國,重視顏面,沒有聽過或是見過男女離婚分手的事情!但是他和母親看我單獨去遙遠的國度,他們根本不可能去,一定非常的不放心。於是他用前面改變抽簽的教育方式,換個方法,讓我增加勇氣,學會面對未來人生的任何挑戰!
父親的靈活運用,創新又開明的教育,不禁令我想起一位以創新聞名的偉大心理醫生, Milton Erickson,M.D.(1901-1980)。他是一位精神科的醫師,專攻短暫強調解決問題(brief
solution focused)的家庭治療方法最得我的信服。這位家庭治療大師,也是一位引用創新策略派(Strategic)的始祖。他認為心理治療不需要太多語言教導或是表達,而是用策略,使得人們有所改變,所有的一切關係都會逐漸生效。
我是在他的得意門徒Bill O’Hanlon老師的課中,他特地提到Erickson最著名的案例The African
Violet Queen非洲紫羅蘭花皇后的個案。話說有次Dr Erickson到美國Milwaukee米瓦基市去教學。一位當地的同事(指也是心理醫生)說起他自己的一生獨身六十多歲的老姑姑,原是一位虔誠教徒,很喜歡天天去教會事奉神,擔任義工。
但是最近幾年老姑姑不良於行,處處需要坐輪椅,個性變得越來越古怪,只請一個平時在她家修理的工人,周日擔任她司機車載她去教堂,一做完禮拜就立刻回家,除了禮拜之外,已沒有任何對外活動。不肯聽從他這位心理醫生侄子的勸,日日就獨自鎖在家中自怨自艾,有明顯憂鬱症傾向,自怨自艾,也常說不想活了。這位同事,一再拜託Erickson在走前去看看他的姑姑。
於是師生兩人在下課後,決定去拜訪這位老姑姑一次。這位姑姑住在Milwaukee一間十九世紀造的古老大房子裡。Erickson溫文爾雅的問姑姑,可不可以讓他仔細參觀一下這間老屋子?雖然房子有重新加修改造,但是處處陰暗發晦沒有生氣。但是Dr
Erickson 不放棄,仔細察看這位姑姑需要的東西?
他邊看邊和姑姑噓懷問暖,發現這位姑姑雖然不愛活動,但是她說周日去做禮拜是想看看她關心的所有教會教友們。Dr Erickson此時發現了在姑姑自家的房子裡有間小綠室(greenhouse),栽種了很多她自己培養的小小地一盆盆的非洲紫羅蘭花African Violet。當他問起這些個個有著生氣的花時,孤獨的姑姑突然充滿了歡樂和驕傲地說著她這獨一無二的嗜好。
Erickson就說出他的建議,「準備一份妳全教會的會員名單,注意教堂的布告欄,包括每位教友的生日,疾病,畢業,訂婚和結婚,甚至喪禮,所有的悲歡喜慶事件。記下他們的日子,妳就和妳的司機帶著妳種的一盆美麗的非洲紫羅蘭,送去給他們一家,表達妳的心意。他們每個人都會很高興的。因為妳的花種的這麼美麗,分享出去,定會帶給他們歡欣!」
二十年之後,在Dr Erickson診所的辦公室有個很大的布告欄上面貼著一份剪下的報紙Milwaukee
Journal的頭條新聞,上面寫著African Violet Queen of Milwaukee
Dies, Mourned by Thousands內中報導一位了不起有愛心的老太太過世,幾乎全城上千人都去參加喪禮,感謝老人家生前的慷慨和關懷。原來這位姑姑從此真得大量種植非洲紫羅蘭,將原本陰暗的老屋,變得到處都是各種紫色小花,暗色的屋子成了彩色,處處都有了朝氣,都是陽光普照的生機,正面能量自然散出。
我個人雖然沒有成為Erickson老師的學生,但是這個故事和父親的故事都是真實的案例。紫羅蘭花皇后在很多家庭治療書本中都有記載。他和父親建議抽簽一樣,都是那麼輕描淡寫的一時創新想法,都對人生有著一種特別的體會。卻都在人生陰暗時,找到了陽光,改變了人生的命運。因為所有的挫敗都是一時的!但願我更能學習開放胸懷,想辦法替他人找到生命力,他們兩真是我的人生老師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