…
女兒過去的難纏心結,她能夠說出來,同情母親,心中也已坦然。
看到你的信和以上這個廖玉蕙的境遇,多少相似。所以,要避免母女親近而造成衝突,必要建立父母與子女之間該有的界限。否則這樣子的不停吵罵,過於接近,會一再造成衝突,母女彼此之間都應有個別的私人空間。母女之間的爭吵,是一種爭取心靈空間的需要。怪不得,很多在美國的青少年會任性常說“我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”(Please
leave me alone, I need some private space)。
你的母親,她移民來的美國之前,原本是個強勢的職業婦女,現在她身份改變,以照顧這個孫女為她人生的唯一目標。表示她在美國並没同化,美國的社會和教育,她並不熟悉,她的適應能力遠遠不如早已獨立的你。真正需要時時支助的人是她,不應該是你。但她不自知,依然控制力強。現在是你該學會脫離這控制關係,不再要求她的認可,自己先做改變,主控自己人生。要學會培養「暫時脫離母親」的獨自生活。
當母女關係不和諧時,作為女兒的總會自然以為「母親生我,應該能理解我」的先入為主的觀念。所以試著先別把母親當成是母親,先學學換位思考,把媽媽當成別人的角色吧。把母親當成同性朋友,在美國結交朋友或是同事,兩人必有不同想法之時,即使內心不能認同,也許只會爭辯一下,但是不會認真放在心裡。因為早已大人的你,知道每個人想法,作法和選擇都不同,都得自己負擔。母親其實不比專業懂得多,何必去表達你對她的反對意見呢?自己作自己的主就好,何必認真計較?只要保持適當的安全距離,雙方的交流作到就好。
當然,你最該做的是,必須去找回屬於自己的天空。就像你隻身的來美,攻讀研究院,考上會計師,結婚生女,空閒時又有自己的活動…建立自己的事業,家庭,社交圈子,有著比母親更重要的人際和世界。你過去的在美幾年,都曾經擁有。一旦又變成和母親共生,就又喪失了離家的自立空間了!你現在可以自己找人作自己喜愛的事,例如再度回去打網球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