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阿富汗位於中亞的十字路口,
是各方強權東進西出、南下北上必經之地。
從亞歷山大大帝到成吉思汗,從大英帝國到今日的美國,
阿富汗歷經無數入侵,都屹立不倒,甚至把入侵者拖垮,
因此有「帝國墳場」的稱號……

(1989年,前蘇聯部隊撤出阿富汗,結束長達九年三個月的蘇阿戰爭)
【地理位置】
阿富汗由於地理位置特殊,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。
這裡各種勢力交錯,互相牽制,
如果一個強權得勢,其他強權必然在暗地裡使壞,
所以阿富汗常出現代理人戰爭,英國、蘇聯、美國都在這裡吃過大虧。
【民族複雜】
阿富汗人口3466萬,有20多個民族,每個民族有自己的語言,
各民族又分為若干個大部族,下面又分成眾多的小部族或家族世系。
由於地形複雜,交通不便,
各部族由各自的首領管理,且大多數部族擁有自己的武裝,
外來強權就算打倒了中央政府,依然要面對各地部族的不斷襲擊。
【民風彪悍】
阿富汗繼承了突厥人的強悍民風,又結合了伊斯蘭教的宗教狂熱。
各部族都是在血腥的殘殺裡頑強倖存的,
能夠迫使他們屈服的外來統治者微乎其微。
【地形複雜】
阿富汗的地形複雜,使入侵者的後勤供應困難。

阿富汗五分之四的面積為山地和高原,平均海拔2000多米。
入侵者在兵力裝備上佔有絕對優勢,但勞師遠征,後勤供應不濟,
面對熟悉山地作戰的阿富汗部族,處處被動挨打,疲憊不堪、士氣大降。
【唐朝】
從公元前6世紀波斯帝國至18世紀蒙兀兒帝國,
有10餘個帝國曾統治過阿富汗,但都不長久;
唐朝安西都護府的管轄範圍曾一度西至阿富汗,與波斯相接。
公元751年,唐軍在怛羅斯之戰敗於大食帝國,
緊接著中土發生安史之亂(公元755 - 763年),
強盛的唐帝國從此一蹶不振,影響力及於阿富汗,前後僅50年。

(安西都護府、怛羅斯位置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