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庸與柏楊是多年筆友,也曾在公共場合晤面,卻是第一次有機會促膝長談。金庸讚柏楊家風景好,柏楊馬上回答「我想出租它,要收錢呢!」他又要金庸將隔壁的房子買下來,兩人做「好厝邊」。
得知金庸來訪,柏楊的左鄰右舍都跑來串門子,圍著金庸要簽名。金庸掏出筆要簽,柏楊立即出言提醒:「不要隨便簽名,他們要拿到銀行去提錢的。」兩人皆年過八十,相較於金庸的沉穩,愛開玩笑的柏楊卻像個老頑童。
金庸前天獲頒政大名譽文學博士,柏楊半年前也獲贈台南大學名譽教育學博士。
兩人求學時期遭逢戰亂,金庸大學畢業卻沒拿到文憑,柏楊更慘,「國小、高中、大學的證件一張都沒有」。金庸安慰柏楊,史學大師如陳寅恪都沒有證書,柏楊答:「我很需要,因為打工要用!」
兩人都是彼此的書迷。金庸正在讀《柏楊版通鑑記事本末》,柏楊則說,多年前從遠流拿到一部金庸小說,「一個晚上就讀完了!」他說,寫武俠小說很容易洩露作者的筆力、胸襟與對理想的追求,金庸之外的武俠小說,多半「只是殺來殺去,誰是賊、誰是王都不曉得。」
談到新修版金庸小說,金庸稱讚協助修稿的遠流編輯,將人物年表整理得清清楚楚,「不然我連兒子女兒那一天生的都搞不清楚!」同在遠流出書的柏楊馬上想到,「《柏楊版資治通鑑》若要重新修訂,工程更是浩大。」他說,光是年號就要對很久,因為「從前的皇帝沒事就改年號,一年可以改兩三遍!」
柏楊兩個月前剛過米壽(八十八歲,因為「八十八」合起來像一個「米」字。)金庸表示,香港稱一百零八歲是茶壽,因為茶字的草頭代表二十,下面有八和十,一撇一捺又是一個八,加在一起就是一百零八歲。他表示,茶壽時還要來向柏楊祝壽。
柏楊反問金庸幾歲?聽到金庸還小他五歲,柏楊立即以老大哥的口吻說:「你要好好讀博士唷!」結束這一次幽默的對談。
(轉載自2007年5月21日聯合報文化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