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今日人氣: 20 次
累計人氣: 602282 次
文章總數: 203 篇
|
|
|
|
February 11, 2007
【究竟孔明何處尋】(by劉小風)
遠流書蟲 在 YLib Blog 發表於 15:58:57
人死了,什麼都朽了,但總可以留下些東西,讓後人看看是怎麼偉大。這個不朽,一方便是歷史所造成,另方面,又是書寫歷史的人完成的,二者相輔相成,刀劍合一,風雲合璧,讓後人傳頌不絕。
例子之一,是羅馬,羅馬由共和而帝國,由帝國而西東,再從極盛而衰落,歷時千年,此間帝王將相、雜種混蛋輩出,使人神往、令人嘆息,讓人沉迷其中而不能自己,吉朋(Edward Gibbon)寫《羅馬帝國衰亡史》,走古城、訪遺跡、尋往事,站在十八世紀中葉,思古幽情,他神思,他回想,他喃喃自語:「一個不眠之夜以後,高睨闊步於廢墟講台,羅氏之蹤跡,屠氏之音容,以及凱撒倒地之情狀,歷歷在目,陶醉數日,始能靜下來研究。」(After a sleepless night I trod,with a lofty step, the ruins of the Forum; each memorable spot where Romulus stood, or Tully spoke, or Caesar fell, was at once present to my eye, and several days of intoxication were lost or enjoyed before I could descend to a cool and minute investigation.)
這就是羅馬,這就是吉朋,羅馬亡了,帝國不再,吉朋死了,昔人已遠,可是他們不朽,在歷史歲月裡,他們青春永駐,永遠SK-II。 把視線轉回東方,魏蜀吳已滅,或存正史,五虎將俱亡,只剩演義,但不管是演義又或是歷史,在那光芒耀眼、璀璨眾星的歷史三國,有個偶像中的天王、天王中的巨星,是「出師未捷身先死」、也是「功蓋三分國」,是「千載獨知名」、又是「英靈貫千歲」,是是是了這麼多,可是,這是歷史上的諸葛亮,還是我們的諸葛亮?諸葛亮到底在哪裡?究竟孔明何處尋?
一步一腳印,因為不朽,於是我們只好《走訪諸葛亮》。
《走訪諸葛亮》,以史實、演義為主線,以圖片為主角,一個主題數張圖片,藉由文字,我們可以想像歷史,因為圖片,我們卻穿透了文字──博望坡的處女秀、火燒新野的假戲真唱、拜風臺上借東風,這些都是「史實未載」,卻是「演義有寫」;三顧茅廬、出使東吳、木牛流馬,這些都是「史實有載」,卻是「演義加寫」,也就是說,諸葛亮根本沒做過或沒做這麼多的,卻形成了「故事」,然後出現了「古蹟」,我們不好說都是後人刻意騙人,但在這些虛構的真實中,我們確實發現了歷史與傳說的交會,哪一個是真、哪一段又是假,哪座是真遺址、哪座又是「後人追憶」,可是,不管是這個還是那個,是「三國樹」還是「隆中十景」,通通都是歷史,事實發生在前,附會傳說在後,真的發生了,假的隨後出現,可是,即便是假,我們依然當它是真──這裡所謂的「真」,不是當時的事實,卻是後世的流傳史阿!說到底,三國志的正史、跟三國演義的小說,陳壽的史書與羅貫中的小說,不都是歷史的一部分嗎?
這個意思是指,我們應該會發現三國史不止是三國史,不是只有二、三世紀而已,同時還包括了之後跟它有關的故事,舉例來說,拜風臺是明朝萬曆時所建,三國時代當然不會有,可是,拜風臺卻出現在明代,這是不是千真萬確的「事實」呢?這個事實,不跟三國又跟誰有關呢?
《走訪諸葛亮》,就是要在虛實之間,以通俗的、圖文並茂的方法,勇闖三國歷史現場,或許《羅馬帝國衰亡史》太過巨作,真的很難學,但《走訪諸葛亮》卻很平易近人,我們可以盡力而為,在《走訪歷史》系列之中,我們不必還原歷史,只要一頁頁翻下去,看圖片,讀文字,胡思亂想又輕鬆愜意,所以我們走訪諸葛,按圖索驥,在演義和正史之間,我們似乎看到了拜風臺上,衣角搖曳的虛構孔明;在史事與小說之中,我們似乎又發現了壯志未酬、感覺很幹的五丈原隕落……。
這就是三國,這就是孔明,三國亡了,英雄已死,故事永流傳,歷史又復活了,這就是三國的迷人處,因為迷人,所以不朽,在歲月長河裡,他們依舊流行,永遠GIVENCHY。
歷史之路,八千里路雲和月,書寫歷史,欲窮千里目而跋涉遠行,每次的悸動,數遍的驚嘆,我們參與歷史,確認了自身存在,因為千年一嘆,過去不再寂靜,或許文化苦旅,人生更添顏色,遙遠的絕響,更彷若古人耳旁輕語,生涯一蠹魚、孤讀的島嶼,讓文字貼進歷史,而踏遍山外,北溟行記,高睨闊步於廢墟講台、低頭沉吟在破落石碑,我們立足現實,獨守千秋,回頭不是在山時,原來我們既在山內也在山外,文字有意,歷史有情,在拜風臺上、在五丈原裡,在內外之際,化作春泥更護花,歷史阿歷史,妳真是迷死人啦!
PS:文中關於《羅馬帝國衰亡史》的翻譯,參考汪榮祖《史學九章》。
二00七年二月九日
本文出自「邂逅與相遇」部落格
|
|
| 日 | 一 | 二 | 三 | 四 | 五 | 六 |
---|
28 | 29 | 30 | 31 | 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 | 9 | 10 | 11 | 12 | 13 | 14 | 15 | 16 | 17 | 18 | 19 | 20 | 21 | 22 | 23 | 24 | 25 | 26 | 27 | 28 | 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 | 9 | 10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