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ebruary 7, 2007
金老看故宮「大英博物館收藏展」:對認識不同文明史有極佳啟發!
遠流書蟲 在 YLib Blog 發表於 13:33:59
遠流王榮文董事長(左起)、麥大維教授、金老與故宮研究員林天人博士,於羅馬皇帝哈德良半身像前合影。 ◎攝影/丁榮生
◎文/金庸茶館獅子店小二
由東西方兩大博物館──故宮博物院與大英博物館首度破天荒攜手合作的「世界文明瑰寶──大英博物館250年收藏展」,已於二月四日正式展開。故宮禮遇金老,特邀他老人家於開展前一日前往觀賞。於是,在艷陽高照、晴空如洗的週六上午,「老學生」金老與「老老師」麥大維教授連袂前往故宮,揭開通往古今中外文明的神祕帷幕,一觸無價珍寶綻放的璀璨與悸動。
大展尚未開放,會場安靜,燈光幽暗,在故宮研究員林天人博士陪同導覽下,一行人緩慢推進。自「人類文明曙光」而至「伊斯蘭世界」,短短六十餘分鐘,穿越百萬年時空,前人智慧,為大夥兒進行了一場深度文化洗禮。
參展作品共二百七十一件(其中四十二件被英國館方認定為鎮館之寶),自舊石器時期迄於二十世紀,地區遍及歐洲、亞洲、大洋洲、美洲和非洲等五大洲。展品保存之良好完整令人驚嘆,漆盤色澤如新,盔甲光輝依舊。小二不禁想起近日讀過的一篇「大觀特展」觀後心得,作者在文中述說:「其實一直堅信,文物之所以完好無損地保存到今天,是因為那些擁有過的人對它們傾注的愛情。這些愛在人們死後因偏執而遲遲不肯散去,守護著這些絕美的器具走過了千年的風雨。」暗思量,不正是如此浪漫多情?
眾多展品中,有數件特別引起金老注目。在「人類文明曙光」區,兩顆來自坦桑尼亞的石英石雙面砍砸石器,為大英博物館最古老的收藏。巧的是,於一九三一年發現這兩顆石器的路易斯李基(Louis Leakey 1903~1972),亦曾於英國劍橋大學就讀,與金老有同名(英文名)、同校之誼呢!
咦?在「古埃及文化」區中,怎麼有數隻甚為眼熟的黑色蟲子呢?一經林博士解說,這才恍然大悟,原來這便是電影〈神鬼傳奇〉中,一出現就令人望之色變的「護心聖甲蟲」。當林博士告訴我們這段「典故」時,金老頗感興味,聽得津津有味呢!小二姊卻想起電影畫面中,無數黑色甲蟲自地底冒出,像一股汩汩湧出的黑油一般,甚至爬上人身,鑽入皮膚……噢,毛骨悚然極啦!
來到「南亞與東亞文化」區,其中一幅長型畫軸立即牽引了眾人目光。畫中主角是一位慈和又威嚴的大和尚,法名「慈恩」,與《神鵰俠侶》中落髮為僧的鐵掌幫幫主裘千仞恰好同法名!不可免的,大家請金老站到畫前,紛紛掏出相機拍照留念。此時林博士悄悄對我們說:「金老不愧是金老,大俠風範中透著平易近人的親和氣質,一點架子也沒有!」(可不是嗎?武林盟主備受愛戴不是沒有原因的!)
金老笑著為「大英博物館收藏展」的培訓導覽員簽名。 ◎攝影/許雅婷
位於倫敦的大英博物館,金老已去過好幾回,他老人家說:「裡頭單是美索不達米亞文物就多不勝數,且展品都十分巨大。限於運送條件,故宮『大英展』的展品較小,但精緻程度卻猶有過之。」金老也認為,此等高規格的國際大展,對認識世界各地的文明史有極佳啟發。
美好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。觀展告一段落,一行人正準備離開會場時,見到為數約莫二十的人群,散立於「美索不達米亞」區,一問之下,原來是「大英展」的培訓導覽員。不知是誰發現了金老,那群人中突然竄出好幾人來,遞出他們手中的導覽手冊,請金老題上大名。此時會場突然閃亮了起來,噢,原來是閃光燈發揮了「照明作用」呢!(沒辦法,金老所到之處皆引爆轟動,簽名照相等「固定戲碼」肯定會上演啦!)
「大英」與「大觀」──浩瀚世界文明與頂極中華文物,各自繽紛於圖書文獻大樓與主館之中,兩相遙望,交互輝映。跟隨金老的腳步,我們一覽瑰寶的精采,入寶山滿載而歸。帶著沛然飽滿的心靈,祝福它們再次安然走過千年萬年的光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