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筆記型電腦用了好些年,最近才知道,全世界第一台產品,是日本東芝於1986年推出的。但這個創新理念最初並不受公司高層青睞,一來是公司在個人電腦市場失利,打算退出,二來不看好筆記型電腦的商業前景。東芝的電腦部門負責人溝口哲也向公司提案遭拒,要不到研發經費和資深工程師的奧援,只好暗度陳倉,偷偷從軍用電腦部門那邊挪來人力財力,在離總公司25哩遠的工廠,秘密研發、製造。
最後以七台樣品在歐洲試賣,一年多下來竟然賣出一萬台,為東芝賺進大筆鈔票。這則資訊是在《創新的擴散》書裡讀到的。書中諸多案例告訴我們,許多創意發想,或胎死腹中,推出前在公司內部就被封殺出局,或推出後搶攤失敗,草草收尾。能夠風起雲湧,引領風騷,十分不容易。面對各種可能改變社會的觀點或產品,身為決策者,實在得小心對待,不要因誤判而扼殺創意;身為創意人,也要好好推銷構想,實踐夢想,不要輕易就被封殺。
《創新的擴散》是傳播學經典名著,探討「為什麼有些好觀念、好產品會一炮而紅,有些卻流行不起來?」雖然厚厚一本,理論層層詮釋,分量不輕,但從個案入門,推溯回去,看看大師觀點如何舖陳,書就變得很好看。西洋企管名著大都厚重,但個案多,取材廣,許多人對商業書籍興趣缺缺,對這類書籍翻都不翻,漏失掉很多有趣的題目,是很可惜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