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也提戎馬入汀漳
正德12年(1517),王陽明46歲
■正德十二年(1517),江西贛州
贛州巡撫衙門前庭,幾十名官員依文武站立左右,等待著新任巡撫大人到來,昨日剛過完元宵燈節,年味尚存的午後,大伙意興闌珊,三三兩兩交頭接耳。
「朝廷於三年之內任命四位巡撫來咱贛州,一位來了一個月便走,還有一位連來都沒來,正所謂鐵打的衙門,流水的官。」某位武官一派輕鬆地說。
「說得是,聽說現在這位起初也是稱病,後來還上疏請求退休。」另一位官員附和著。
「我聽到的可不一樣,此人頗有銳氣,老兄麾下的士兵得管一管了!」
「說他一副硬骨頭,當年被閹宦劉瑾杖了四十,謫到貴州,東廠番子沿路追殺,情急投水,保住一命。此人經歷不凡啊!」一位官員態度比較認真。
「他堂堂一個進士出身,被謫到龍場當驛丞,席書是提學副使,竟還拜他為師。此人不可小覷。」
「龍場的山比咱這兒還高,苗人下的蠱會讓你求死不得。」
「有人說他為了勘破生死,造了一副石棺,晚上睡在棺材裡,半夜裡大聲驚呼,旁人都嚇一跳!」
「我內侄在南京見過他,聽過他講學,說他氣概清朗,能一語中的,使聽者耳目一新。」
「講學?有啥學好講,大概不脫是個學究模樣!」
「說是講聖人之學,此人斷言『心即理』、『天下無心外之物』。」
大伙談興正濃,外頭忽地響起鞭炮聲,門吏高喊:「恭迎巡撫大人!」只見贛州知府邢珣領著一位文官到來,此人天庭方闊,地閣略削,隆準目炯,雖然身形略瘦,卻透著英氣勃發。
知府邢珣熱絡地向眾人言:
「各位大人,百姓們引領盼望的左僉都御史巡撫南贛汀漳,人稱陽明先生的王大人到了!」
「恭迎巡撫大人!」眾人齊聲拱手下拜。
「諸位大人辛苦了。本院從紹興由水路來,在江西萬安遇上幾百名匪徒,眾人驚恐萬分,不敢再前行。我耽心延誤到任,即與幾艘商船會商,要求不許折返,並將我的軍門旗幟掛上,一同鳴鼓列陣。匪徒得知南贛巡撫在此,皆於岸上下拜,群呼:『我們是飢荒災民,求大人開恩賑濟!』我派人告諭:『本院已知你們是為飢寒所迫,到任後即會安排賑濟,汝等速速返鄉……』。
王陽明平和地說,聲音不夠宏亮,後排的武官已開始不耐,有人甚至咬耳朵交談起來。於是,他刻意提高了音量,加重語氣道:
「若再聚眾打劫,王法不容,必不寬貸!」眾人方才靜肅下來,王陽明續道:「百姓望治心切,是我輩最有力之後盾。更仰仗各位求諸本心之良知,發大力量、大氣魄,定可上報皇上朝廷,下慰父老百姓。」
知府邢珣擔心有些官員精神不濟,態度不佳,趁著王陽停頓下來,即朗聲道:
「諸位大人,我們謹遵巡撫大人教示。天氣寒冷,大家站立許久,請進到正堂喝杯熱茶細商,其餘人等就先散了。」
「久仰邢大人,六年前在南京,便聽聞您的大名。」王陽明謙恭地說:「您當時力阻中貴人利用織造和營建需索,令人敬佩不已!」王陽明已聽聞邢珣清廉有才,故而向其示好。
「巡撫大人當年抗疏力諫,觸怒劉瑾,膽識豈我輩所能及。」二人熱絡地邊走邊談,進入名為「肅清」的提督府正堂。新官到任,自不免連番引見和行禮,王陽明眼中所見盡是紀律散漫,缺乏戰力的官員和士兵,不禁面容僵硬,少了平日的親切與從容。
迎接晉謁儀式之後,邢珣帶領王陽明到左廂的「後樂堂」,親切問候:
「沒想到大人年後即到贛州來,一路挨著寒風,真辛苦了!」
「好說!好說!」
「方才大人提到南京,只是……我記性差,卻想不起曾與您有共事之緣。」邢珣長王陽明十歲,知府與巡撫的品級也相同,但基於對巡撫監督四省軍務的尊重,邢珣的態度很是謙恭。
「正德六年,我同在南京刑部,只是任職一月有餘便遷任北京。錯失了請益的機會。」王陽明客氣地回答。他明白必須獲得地方知府的支持,才能勝任此一職務。
「都督府內的日常起居已安排,贛州地方小,有不足之處,請隨時奉告。」邢珣意在言外地說。
「這巡撫一職若能常駐贛州,便是守仁之福了。」王陽明故作輕鬆道。
※ ※ ※
多日的舟車勞頓,這一晚讓王陽明睡得甚好,醒來時已破曉,立即起身更衣,忽然傳來輕輕的扣門聲,開了房門,是一位清麗少婦,王陽明有些詫異,少婦上前斂衽行禮:
「給大人請安,是知府大人讓我來伺候。」王陽明隨口應了一聲,少婦立即端上潄洗臉水。
「早點已備好,大人在家都是吃粥吧?」少婦的語音甜美清澈,只見桌上一大碗白米粥,不泔不稠,不見米粒,顯是文火煨成的,配著花生、攤蛋、小菘菜,更有一小碟霉豆腐,王陽明有些驚訝,道:
「贛州人吃霉豆腐嗎?」
「也吃,只是贛州吃辣,怕大人吃不慣,特別找了有紹興黃酒味的。」
「你吃過早點了嗎?一起吃吧!」
「民女不敢,大人餐後把換洗的衣服給我。」婦人應對得體,而家鄉味的米粥小菜讓王陽明覺得精神大好。
餐後稍歇片刻,邢珣便來問候,二人一起到正堂,還未入門便有三人熱絡地迎上來,他們是薛侃、顧應祥和黃弘綱,「給先生請安!」三人同時行禮。
「你們怎會在贛州?何時到的?」王陽明沒想到會見到三位弟子。
「我們二人都在潮州,前來拜見,也聽候先生差遣。」薛侃道。
「好!好!你們仨讓我感到心裡踏實,咱們後再詳談。」
一行人隨即進入「肅清堂」,贛州的各軍將領起身相迎,略事寒暄後即由江西嶺北道副使楊璋說明盜賊亂軍概況: